六年求学路 一生竹中情发表时间:2018-04-10 21:11 邹高翔 校友小档案: 邹高翔,男,1985.09-1991.07先后在我校八八初一班、九一高六班、九一高七班就读,199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。 工作单位:广东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《南方都市报》 邮箱:330344213@qq.com) 母校大竹中学百年华诞,作为中学六年都在这里度过的学生,我无比自豪。人到中年服务社会,我更加感恩老师传道授业;已为人父,我更加领悟竹中教育的独到之处。求学时的感动此刻很多,尤为难忘的是老师的一堂小课和一次家访。 从乡下到县城 我家在山后石子区(现石子镇)街道,在大竹东南角,抬眼便是大山,去县城坐车要两个多小时。父母分别在区中学和医院,重视子女教育。我在村小学读完三年级,再到石子乡小学读四、五年级(当时是五年制),1985年面临毕业,从小就听说“进了竹中等于一只脚进大学”,自然向往到竹中读中学。我在乡小学成绩还可以,但竹中在乡下招生名额很少,从石子考进竹中几乎是不可能的。五年级最后一个月,父亲把我转学到县城胜利街小学(现大竹县第二小学),抱着“冲一冲”的想法,进不了竹中就回区中学。我运气好,以“压线”的分数考进竹中。 这里有个插曲。我在胜利街小学确定转学时,由于没有很亲的亲戚,找不到住处。妈妈带着我在县城街上转,说要不就在县委招待所住。正巧遇到石子的熟人熊彩蓉阿姨,他们搬进城了,听了情况,她当即说“就到我家来住嘛!小娃儿,不就多双筷子嘛!”马上带到家里,当家人、以前在石子小学任教的肖平辉老师欣然接纳。于是在他们家住了一个月,这是足以改变我命运的一个月。我永远记得,进竹中时我学籍上的家庭地址是“新华街55号”,它意味着那个年代的人间真情。工作后,我在大竹、成都、广州都看望接待过他们全家。 1986年,初中二年级,王启多、甘兰芳老师和我们一起到刘家沟春游。 竹中八八初共四个班,我编入一班,这个班的特殊之处是外语学俄语。全班40多个同学,县城的居多。我小时候很少到县城,这下可以仔细逛了,觉得县城好大,周末转遍了大街小巷。初一时,我们住校男生睡地铺,没有床,床垫被褥直接铺在地板上。年龄小不觉得艰苦,反而觉得好玩,连滚带爬嬉戏打闹。老师住楼下宿舍,被我们吵得不得安宁。初二初三住“女生院”宿舍(长期住女生,习惯称呼,后来改住男生),一座“纯木”小院,终于有床睡,但是臭虫多。到了高中才住上真正的学生宿舍。 八八初一班初中毕业照 食堂饭菜可口,一份肉三角钱,一份青菜五分钱,农村孩子很少吃肉,总是吃带来的咸菜。偶尔打下牙祭,就去校门外南门斜坡“老婆婆店”吃碗面。路过当时县城最好的餐馆“食而白”,闻到香味,只有流口水。身体发育期饿得快,学生早自习快下课时便敲起饭碗,铃声一响冲出去,所有教室的人马向食堂汇集,场面非常壮观。这是传承了很多届的“抢跑”,一道独特风景线。 沐浴师恩成长 得益于竹中的优良校风、老师的优质教学和同学们你追我赶的气氛,我在初一时就从入学垫尾的名次,上升为名列前茅,中学阶段一直保持。王光俊老校长夹着三角板上数学课,徐竹鸣校长到“女生院”宿舍值班与通宵执勤,包中华副校长与学生比赛短跑,赖正权副校长外表很“凶”,其实是刀子嘴豆腐心……竹中能以成渝之外的一所县中,恢复高考后名列全省首批十所重点学校,正是由于学校遵循了教育规律。教书育人,领导带头,师生同心。 敬业加专业,是竹中老师的符号。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,促使我树立认真的学习态度;老师高超的教学水准,送我进入接受和消化知识的快车道;老师热心的关心照顾,让我快乐阳光地度过青春期。我经历了四位班主任:陈宪章老师、王启多老师、张宝文老师、白永嘉老师,还有一位代理班主任黄景浩老师,以及众多任课老师,一并向他们致敬。 1988年竹中70周年校庆,本班同学参加庆祝活动。 当时班主任张宝文老师外出学习,由黄景浩老师代管。 陈宪章老师仅担任我们初一班主任一年,是他从教第一次担任班主任,非常用心。他任教历史,课风生动活泼,经常讲课本之外的历史故事,我们听得津津有味,幼小的心灵打开了窗户。他还为我们补习数学。更让人感动的是,他暑假到山后几个乡镇农村家访,向我父母当面反馈我的表现。碰上“寒天”(非赶场日),买不到像样的食材。将就着一起吃些粗茶淡饭,他毫不介意。我父母因此愧疚了很久,“没有招待好陈老师”。初中生物老师唐依琼老师,工作极为认真负责。一次班上几个同学外出参加活动,缺了生物课,她把我们召集到会议室,专门上了一堂小课,沙哑着嗓子仔细讲解,上得我们快哭了。这是竹中老师的精神,也就是竹中精神——“一切为了学生,为了一切学生,为了学生的一切”。 作者高中一年级时参加校运会长跑比赛。 老师们教学风格各有特点,诲人不倦的作风是一致的。王启多老师对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大胆创新,为素质教育探路;张宝文老师任教俄语,与我们相处时间最长,对我们这批“关门弟子”倾注了全部心血;黄馥忠老师教化学,有女老师特有的细致;林道魁老师任教三年初中数学,几乎给每个学生都开过小灶;黄景浩老师任教高中数学,是特级教师,再复杂的题目经过他的讲解,都变得一目了然;白永嘉老师任教高中历史,以擅带文科班闻名,举重若轻,临大事有静气,让我们以平常心备战高考……相比今天的学生,我时时感到在竹中的幸福:没有补习班,寒暑假和周末完整,集体生活不缺玩伴,作息严格规律,有利身体成长。那个年代的物质简陋,思想单纯,学习生活的乐趣却比现在只多不少。 九一高七班高中毕业照。 六年受益终身 竹中首先教育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,以评优评先为导向,以丰富的社团活动为载体。校运会、元旦文艺汇演、郊游,都是全校盛大的节日。我在校期间,参加过校运会、环城跑步赛,当过班干部、小记者、主持人,参加过全省作文竞赛、办过黑板报、油印报,培养了乐观开朗的性格、爱运动爱交际的习惯。工作时间越长,越体会到从中受益匪浅。竹中当然要比拼高考成绩,但并不像流水线一样生产书呆子,而是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。 2016年国庆,八八初一及九一高六班同学与老师在成都欢聚。 前排左二起:王启多老师、黄馥忠老师、林道魁老师、陈宪章老师。 1991年,我顺利通过高考,如愿考入心仪的大学——中国人民大学。当时还没有谢师宴的风气,老师认为教出了学生,是自己的本职工作,学生和家长也是“大恩不言谢”的想法,把谢意藏在心底。我心里对师恩一直念兹在兹,深知没有老师严格又人性化的教育,我不可能从偏僻的乡镇,到大城市得以立足。刚参加工作时返乡少,如今生活趋于稳定,回大竹多了,探访竹中,心潮澎湃。看到竹中已发展为“一校两区三点”,倍感欣慰。这几年和同学们一起,在大竹和成都探望了几位老师,他们都已退休,白发苍苍,眉宇间的那股爱意仍然温暖。 2016年春节,91高7班同学高中毕业25周年回校聚会,中为班主任白永嘉老师。 六年求学路,一生竹中情。祝母校光芒永耀,祝老师安享晚年! 2017年12月 征文:百年竹中 盛世相约 竹中故事 期待你的精彩分享 请将:电子文本、照片、作者简介、联系方式,一并发至272089459@qq.com。 |